通向大肠癌的不良生活方式
来源:吉林省肿瘤医院 时间:2017-02-22 浏览: 次
在中国,大肠癌发病率每年递增。日常生活方式不良,是大肠癌的发病的主要原因。通向大肠癌的不良生活方式,你知道吗?
1.三餐不定、缺乏膳食纤维
不规律的作息和饮食,导致肠胃、肝脏等消化系统问题;压力过大、经常三餐不定时者,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是正常人群的2-3倍。一定时间内,大量的食物进入消化道,导致胃肠道的压力较大。胃肠道长时间未得到食物消化,胃肠道的上皮会萎缩。
膳食纤维吸水后膨胀,润滑肠道,以粪便的形式裹着肠道毒素排出体外,不给身体留下热量。如果缺乏膳食纤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会延长,造成肠道对废物再次吸收,长此以往,患大肠癌的概率将大大增高。
2.无肉不欢
一旦摄入的肉类超过人体的需求,多余的营养物质就成为细菌的温床。在细菌的作用下,肉类中富含的蛋白质、脂肪等物质迅速腐败,产生对健康极有危害的物质。肠黏膜长期遭受有害物质的“熏染”,一旦走上“歧途”,就会发生恶变。
3.久坐不动
不少年轻人在办公室久坐、家里宅、出门以车代步,这也是结直肠癌形成的原因之一。长期缺少运动,肠道蠕动会减慢,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包括致癌物,会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再加上久坐者腹腔、盆腔、腰部血液循环不畅,可导致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这些都增加了结肠癌的发病危险。
4.长期便秘
经常性便秘也可能是中老年人患结肠癌的主要因素之一。便秘使排泄物在大肠内停留的时间长,结肠过多地吸收排泄物中的致癌物质;长期便秘,可诱发肠癌。
5.肠道疾病
大肠息肉、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癌发病率明显增加。通过普查与随访,尽早治疗,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
有家族肠癌遗传病史的人群(这里主要指直系亲属中有患大肠癌者),特别是连续两代以上都有的、患病年龄在50岁以下者,其后代患大肠癌的风险概率比普通人群高出约20倍。建议进行定期肠镜检查,以及与肠癌相关的肿瘤指标检测。
6.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食品腌制过程中可出现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缺失,而亚硝酸盐、胺类物质等致癌物质会聚集增加。
补充维生素A、C、E能使腺瘤患者的结肠上皮过度增生转化为正常,结直肠癌的发病相对危险度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与当地膳食硒摄取量及土壤硒含量呈负相关,叶酸能减少大肠癌的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