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人生铸就楷模精神--电影《冬去春来》观后感
来源:吉林省肿瘤医院 时间:2016-04-07 浏览: 次
他,扎根基层,秉公办案,忠诚法制化纠纷。
他,深爱人民,清正廉洁,一心为民求本真。
他,有愧至亲,穷且志坚,奉献尽责守正身。
——题记
《冬去春来》是吉林省第一部反映乡村法官题材的电影,该片以扎根基层23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全国模范法官”、“全国最美基层干部”、吉林省农安县人民法院哈拉海人民法庭副庭长翟树全同志为原型,生动地刻画了一名执法为民、廉洁奉公的基层法官形象,也很好地展示了东北农村的风土人情。观看完影片以后,影片中所树立的正风气,传递的正能量,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感动在我的心间,这是一名平凡、清贫的“乡村法官”对法律坚定的忠贞,对人民无私的大爱,对道德执着的坚守。
“乡村法官”:法律的“铸魂者”
法律是有灵魂的,公平正义应该贯穿始终。公平是社会稳定的根基,温家宝总理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提问时就曾说过:“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正是着眼于此,翟树全不仅树立了“伤害了一个当事人就增加了一个不相信法律的人;而维护了一个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就收获了人们对法律的一份信任”的座右铭,并以此为指导,他所经手的2000多件各类案件中,调撤率达90%以上,无一错案、无一超审限、无一引发上访、无一矛盾激化,用公平塑造了一个“法律之魂”。
正义作为法律追求的最高目标,始终是法律进化的精神驱动力。翟树全的妻子没有工作,他一个月的工资要维系全家生计,女儿在大学读书,母亲患癌症强忍病痛折磨不接受住院治疗,对金钱的需求可想而知。但越是困难,越能检验出一个人的道德底线。面对各种诱惑,翟树全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优良本色,凭着对公正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执着,他在基层人民法庭默默地用正义写就了一个“法律之魂”。
“乡村法官”:大爱的“谱写者”
正是怀着一腔为国为民的拳拳爱心,翟树全23年来扎根基层,虽然条件艰苦,但他爱岗敬业,以庭为家,常常放弃休息日,把法庭开在田间地头、当事人家中,只要群众需要,无论风雪交加,不管白天黑夜,随叫随到。可以说,小小的“乡村法官”,以大大的爱善之心,谱写了一幅令人钦羡的官民同心的幸福画卷。
正所谓,“上善若水”,我想如果把每个默默行善的政法人比作平凡的一滴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那么汇合起来就足以形成搅动时代精神的大潮。这位平凡的“乡村法官”,背后却隐藏着弥足珍贵的对公平之爱,对正义之爱,对国家之爱,对人民之爱。而这爱,如夏花般灿烂,至真至醇,香气洒满全城,飘荡在白山黑水之间。
“乡村法官”:道德的“坚守者”
在翟树全同志的身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做好自己就是对道德的坚守”的执着。翟树全对法律有情、对百姓有情、对党的事业有情,这就决定了他能够以有情之心深入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自己。这是最朴素的、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道德坚守。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翟树全现在做到了,我坚信他一辈子都会做到,因为在他的心中有着执着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
感受翟树全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感悟到:“道德落到实处,一定能创造奇迹”。在喧嚣复杂的社会中,倘若每个人都能像翟树全那样,以满腔的激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自己,即便清苦寂寞,即便面临困难,也能坚持到底,那人人都会成为道德楷模,那人人都会感受到彼此传递的温暖。
“乡村法官”:“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伟大的时代创造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引领时代潮流、推动时代发展。这部电影宛如一面镜子,又似一泓泉水,让我们照亮自己,净化心灵。翟树全就像一块没有打磨的璞玉,深深地埋在泥土里,默默的守望着自己的职责,当被发掘出来的那一瞬间,人们会感受到它所蕴藏的价值和力量。
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我相信,翟树全精神一定会在各行各业的实践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定会历久弥坚,鲜活灿烂,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实践中旗帜飞扬。
习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在当今时代,作为一名刚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我一定会倍加珍惜、发扬光大这份党和群众的固有真情。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以身作则,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入党时许下的誓词,以极为鲜明高尚的人格,穷尽一生的执着追求,为自己的人生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你是一座天平,天平的左面,是司法公正;天平的右面,是百姓民生。一左一右,不偏不倚。于是,再烦心的事儿,也会有调解的究竟;再难断的纠纷,也不会有判错的案件!”学习你,传承你,祝福你——“乡村法官”:翟树全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