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多学科诊治及病例分享
来源:吉林省肿瘤医院 时间:2016-01-08 浏览: 次
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治疗已进入综合治疗的时代,所谓的综合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病理、病期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合理的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最大程度的提高生存和改善生活质量。肿瘤综合治疗的理念已提出多年,但真正的实施起来却存在很多的难点,往往各个亚专科的医师过分强调本专科的重要性,而各个亚专科也有其相对的适应症和局限性,“众说纷纭”使很多病人在就医之初和就医过程中处于茫然状态,不能有效的利用现有的手段进行治疗,而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Oncology multidisciplinary team)为解决这一难题提高了有效的途径。
我院的肺癌多学科综合诊治最初是在门诊成立了多学科会诊室,使来我院就诊的病人能得到胸外科、放疗科及内科专家的指导,但是仅限于门诊病人,多数在院肺癌病人并没有得到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有效指导。为了使来我院就诊的每一个肺癌病人都能得到各科专家实时、在线的综合会诊,以达到真正的综合运用综合治疗、提高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目的,在程颖院长的倡导和带领下,我院肺癌协作组网络会诊于今年的5月份开始正式运行,肺癌协作组成员也由既往门诊多学科会诊的胸外科、放疗及胸部肿瘤内科扩展到包括病理科、放射线科、内镜室、肿瘤转化研究室及活体组织标本库的成员,参与讨论和会诊的人员从程颖院长到各个科室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及医师等,都可以在网上平等的发表观点,解答疑难,在网上不仅就每个病人进行讨论及提出诊疗意见,也针对内外科可能忽视的盲点进行广泛的探讨,通过会诊一方面惠及广大肺癌患者,使每一个病人无论贫富、病情轻重等均能得到最佳的治疗指导,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另一方面也使我院的青年医生得到培养并迅速成长。为了保证网上肺癌诊疗的规范性,能够有据可依,作为《卫生部肺癌诊疗规范》编写专家的程颖院长带领肺癌协作组的团队编写了《吉林省肿瘤医院肺癌诊疗规范》,并编印成册,这个规范较卫生部规范更具体,添加了包括用药剂量、疗效评价标准等细节,成为我院肺癌协作组网上会诊的基本依据。
肺癌协作组及其他协作组的网上会诊成功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开辟了肿瘤MDT网络会诊的先河,也得到了媒体及卫生部检查团的认可,在今年卫生部质量万里行活动中也成为我院的亮点之一。现将一例肺癌患者多学科会诊病例和大家分享:郭XX,男,48岁,临床诊断:左肺上叶癌cT2N3M1b IV期、左上肺阻塞性肺炎,纵隔、双侧肺门及双侧锁骨上、左颈部淋巴结转移。
(一)辅助检查:
1.确诊时PET-CT(2012-1-31):双侧锁骨上见多发FDG高代谢淋巴结,0.6-1.4cm,SUV 2.5-4.6之间,左肺上叶见1.4x1.1cm病灶,边缘见毛刺及分叶,FDG代谢增高,双肺门及纵隔内气管上腔静脉间隙、气管隆突下、主动脉弓旁见多枚大小不等肿大淋巴结,0.9-1.3cm,FDG代谢异常增高,其余部位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
化放疗后复查PET-CT(2012-7-17):前次双侧锁骨上多发FDG高代谢淋巴结,本次扫描大部分消失,左肺上叶1.5x1.1cm病灶,边缘见毛刺及分叶,FDG代谢增高(较前次扫描减低),前次扫描双肺门及纵隔内气管-上腔静脉间隙、气管隆突下、主动脉弓旁见多枚大小不等FDG高代谢淋巴结,本次扫描大部分消失,代谢减低,其他部位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
2.左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病理:纤维、脂肪组织内见腺癌细胞巢,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倾向肺来源。
3.EGFR检测:21外显子L858R突变。
(二)治疗经过:
(三)术中情况:术中见病灶位于左肺上叶前段,大小为3.0x3.0cm不规则肿物,质硬,表面粗糙,边界不清,肿物表面胸膜凹陷,纵隔肺门多枚淋巴结肿大(4R,5,7,8,9组)术中分期ST2aN3M0
(四)术后病理:(左肺上叶)肺组织内见纤维化结节,其内见退变异型细胞巢,体积:2.0x2.0x1.0cm,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及病史符合中分化腺癌。支气管断端未见病变,淋巴结:段以下0,4R组0/1,5组0/2,7组0/2,8组1/1,9组0/1,10组0/1,12组0,11组0/3,见有转移。纵隔脂肪为增生脂肪组织。术后病理分期:PT2aN2M0 IIIA 期。
病例讨论:
外科观点:手术仍是非小细胞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大多数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的机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经过新辅助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分期下降,达到手术范围而行手术治疗,从而有希望最大限度降低肿瘤负荷,能够获得更好的疗效。但新辅助治疗后何时选择外科参与,其尺度很难掌握,手术前的治疗无论选择哪种方案,都是为手术创造条件。该患治疗过程合理,结果令人振奋。患者经过积极综合抗肿瘤治疗后,成功降期,分期由T2aN3M1b IV期降为T2aN2M0 IIIA期,得到手术切除的机会,此病例也提示治疗后PET-CT检查的必要性和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仪器设备,包括PET-CT、EBUS等,各个学科也要精诚协作。
值得注意的是,术前PET-CT显示8组淋巴结无明显摄取,但术后病理证实此组淋巴结为阳性淋巴结,说明了肺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及PET-CT仍存在假阴性的情况,同时也证明淋巴结病理连续切片的必要性。
放疗科观点:该患术前行肺及颈部姑息性放疗,DT:60Gy/30次/41天,放疗剂量已不是姑息放疗剂量,不知对手术是否会有影响?
外科回答:术中发现血管鞘较正常增厚,粘连,纵隔胸膜增厚约3mm,但并不影响手术过程。
内科观点: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非常差,总生存期只有7~11个月。治疗原则主要以化放疗为主。该患者是一个肺癌综合治疗成功的病例,确诊时为Ⅳ期患者,化疗前EGFR检测21外显子L858R突变,术前经新辅助化疗+靶向、新辅助放疗,降期后得到了手术治疗的机会。以往对于Ⅳ期患者,我们经常认为病人已经完全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采取放化疗结合或EGFR-TKI靶向治疗。通过该病例,提示我们在给予患者选择治疗方法时,要综合考虑,结合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应该适时考虑给予采取局部治疗手段,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目的。患者下一步治疗建议对术后标本再次进行EGFR检测,根据结果继续辅助化疗或给予EGFR-TKI维持治疗。从这个病例中我们得到的经验是,对于一部分局部晚期患者给予新辅助化疗或放疗降期后进行手术治疗创造机会。
程颖院长总结:该患是个体化疗治疗的一个典范,从这个病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病人全程化管理的重要性,即肿瘤治疗的三化:综合化、规范化、个体化。但如何把“三化”有机结合?如何掌握“三化”的尺度? 这就要求一个医生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规范化),同时又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个体化),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各个学科的相互配合(综合化)。 除此之外,还要有责任心和同情心,这样就可以把握好“三化”的尺度。我们的每一位医生在面对每一位患者的时候都要利用自己的所学到的技能,竭尽全力为我们的患者提供能够治愈的机会。我们都期待着每一肺癌病人都能通过多学科协作得到一个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