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新闻 > 临床医疗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来源:吉林省肿瘤医院 时间:2016-01-23 浏览:

D-二聚体(D-Dimer,简称D-D)是纤维蛋白溶解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后产生的交联纤维蛋白的最小降解产物。是确定体内有无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溶的指标。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标准。

引起DD 升高的疾病包括 :静脉血栓栓塞(DVT),肺栓塞(PE),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各种手术、创伤后,急性心梗,不稳定心绞痛,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重症肝炎,先兆子痫,长期卧床,口服避孕药,遗传性抗凝系统缺陷,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等。

D-二聚体在下列疾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1)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常见疾病,在西方国家是仅次于缺血综合征和中风的第三大心血管病。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是致病和致死的重要原因,年发病率至少1/1000 。肺栓塞(PE)多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少数为盆腔静脉血栓脱落,随血流到达肺循环后,堵塞相应直径的血管,同时激发神经-体液机制,造成相应梗塞区水肿、出血、坏死。

用临床症状来诊断DVT 和PE 是不准确和不敏感的。检测D-D 浓度可在无症状的高危患者中对DVT 进行早期筛选,有利于血栓的预防。对临床疑诊为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患者,当血浆D-二聚体 浓度低于临界值(230ng/ml)时,其阴性预测值为100%,可以作为排出VTE 诊断的筛选试验。但一个阳性的D-二聚体患者不能被诊断为DVT 或PE。大量研究已充分证实了DD试验在排出诊断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中的应用价值。已将DD 试验作为首选指标之一。

外科手术后,组织损伤后对凝血系统的激活可使D-D 水平显著升高,出现血栓形成的趋势。手术后2~3天D-D水平可显著升高,D-D试验阳性在刚刚结束外科手术后是可接受的。由于术后高风险人群数量较多,术后一周内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较高。连续监控D-D水平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术后D-D水平持续升高,这就警告有血栓形成等其他并发症。

(2)恶性肿瘤和白血病

播撒的肿瘤通过肿瘤生成促进凝血活酶系统,导致亚临床DIC 状态。D 二聚体水平升高的报道见于:胰腺癌,胃癌,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肾癌,乳腺癌等。某些血液病如急性髓系白血病也和DIC 相关。
资料显示,乳腺癌患者的术前D-D水平发现,浸润癌患者的D-D水平远远高于原位癌或乳腺良性疾病的水平;D-D水平与肿瘤是否累及腋窝淋巴结相关,D-D水平升高往往预示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另外,D-D水平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高度相关。

(3)心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梗,不稳定心绞痛,由于心肌血管的脂质斑块破裂后,激活血小板凝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导致供应的心肌坏死。D-D 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急性心梗后复发的预测指标。


许多流行病研究表明,D-二聚体是一个重要的缺血性心脏病的标志物。D-二聚体在缺血性心脏病和外周性心脏病增高。研究发现D 二聚体水平的高低能区分急性冠脉综合症高危人群,预示他们需要加强监管,以保持血管通畅。


另外,脑梗阻的辅助诊断和溶栓治疗时,必须进行D-D 的动态监测。 D-D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关,也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复发的预测指标。 研究发现,在没有心血管疾病症状的患者中,有颈动脉损伤且有高度血栓形成可能性患者的D-D明显高于没有颈动脉损伤的患者,也高于有颈动脉损伤但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比较低的患者。

在发生血栓后,D-D 迅速增高。在一些疾病如:静脉血栓栓塞(VTE)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病人往往增高达10 倍以上。在这些疾病的诊断过程中,血标本D-D 水平的改变可作为疾病处理和诊断的有力工具。然而,必须结合临床情况以建立诊断,因为有许多其他疾病也可以使D-D 升高。D-D 升高不能“一定”诊断为血栓。而D-D 不升高可以“除外”血栓。

在线咨询

  • 咨询时间:
    周一至周五
    冬季:
    08:00-11:30
    13:00-16:00
    夏季:
    08:00-11:30
    13:30-16:30
  • 0431-80596607
    (高新院区)
  • 0431-85873390
    (湖光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