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要永做肿瘤患者的健康守护人--吉林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外一科刘建阳主任访谈记
来源:吉林省肿瘤医院 时间:2016-03-10 浏览: 次
在每一次诊治患者中,他会为1%挽救患者生命的希望,而付出100%的努力。他说:“让更多的肿瘤患者享受国际一流的医疗服务是我奋斗的动力源泉。”——他就是今天为我们解读微创胸外科技术发展的胸部肿瘤外一科主任刘建阳教授。
刘建阳,主任医师,曾出国留学于日本,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学习。在肺癌的扩大切除、血管和气管成形术,及系统淋巴结清扫、难治性食管癌的手术治疗上有
很深的造诣,在省内最早开展了气管隆突重建及气管,血管成型手术。发表论文20余篇,论著3部。曾获省科技进步奖一项,卫生厅新技术发明奖6项,现省科委
立项2项。现任中华医学会胸外科学组成员、中国抗癌协会胸外科学组成员、CSTCS肺癌学组成员、CSCO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CSCO会员、国际
冷冻协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胸心外科学常委、吉林省抗癌协会理事、吉林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抗癌协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
林省第一届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大学特聘客座教授。
当我们提及胸外科手术时,刘建阳主任首先做了这样的解释,他说:“外科治疗是肺癌的首选,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外科治疗5年生存率达40%-50%,
其中早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70%-85%。但胸外科的手术风险系数仅次于脑外科,正如胸字里含‘凶’一样,人体的所有血管都从心脏出来,风险系数很
高。”而从选择医生这个职业的第一天起,刘建阳就在想,如何在救死扶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治疗风险、减轻患者的痛苦?基于长期以来,在胸部肿瘤外
科领域的不断专研与探索,作为胸部肿瘤外一科的学科带头人,他带领团队先后开展了多项医疗新技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术后保护肺部功能,特别是在气
管,隆突切除重建,支气管或支气管血管成形,肺切除,袖状切除等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方面等处于先进水平。其中由于采用“经心包结扎血管,部分心房,上腔静
脉切除及逆行切除”等技术使肺癌手术探查率降到国内最低水平。在治疗“恶性胸水”上有很深的研究。平均每年完成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胸部肿瘤手术
300余例,术后五年生存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面对以胸腔镜为标志的现代微创胸外科手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自2009年起,科室全面开展了胸腔镜微创手术,现已成为常规手术。在刘建阳主任的带领下,科
室胸腔镜微创手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围手术期辅助和新辅助治疗,老年晚期患者的生物学个体化靶向治疗等,在国内外医学交流中被专家认可并多次获奖。科室先后
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国家级学术刊物论文40余篇。
而在谈及胸外科手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及科室重点发展方向时,刘建阳主任谈到,机器人是未来技术的革命,也是胸外科发展的一个方向,我们将充分利用达芬奇手术
机器人,在高精端的缝合和治疗上取得一个辉煌的成就。如刘建阳所谈到的,2014年9月30
日,我省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我院首次开机,他成功完成了一例肺癌肺叶切除手术,这标志着吉林省的外科手术正式跨入“机器人时代”。目前胸部肿瘤外科已
成功开展了纵膈肿瘤切除术、左肺上叶肿物切除术、右肺上叶切除术纵膈淋巴结清扫术、左肺下叶楔形切除术等。对于患者来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可使手术效果明
显改善,术后并发症、手术创伤和失血明显减少,手术效果及美观性明显提高。可使手术适用范围得到一定程度扩大,如对于某些高龄患者及高危患者,通过达芬奇
手术机器人手术可规避开放手术带来的创伤。
刘建阳主任还坦言道,对于不论是成功接受传统手术或微创手术的患者来说,诊疗只是成功了一半,术后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和进行标准化的护理管理是患者康复的重
要一环。也正是他坚持倡导的这种
“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理念,使他带领着这支团结合作的医护团队,以全新的管理模式、精湛的医疗技术、人性化的思维理念,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提供了全程
优质的诊疗护理服务。
“做一名医德醇厚、医技精尖的合格医生,尽己所能护卫患者的健康。”
工作至今,刘建阳从未改初衷。一如既往,对待每一位病人依然耐心细致,为了他们的康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他所努力不懈的奋斗和奉献,赢得了上级组织和广大
患友的肯定。先后荣获“吉林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称号,连续几年以上被医院评为年度先进科主任,被长春卫生局授予“白求恩式医务工作
者”,被省卫生厅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我们相信,他会继续用技术革命带来的惠果和对患者不放弃的行医态度,为更多的患者赢得人生的希望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