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筛能否帮我们赶走癌症?
来源:吉林省肿瘤医院 时间:2018-11-01 浏览: 次
为什么得癌症的越来越多?为什么有些癌症一发现就是晚期,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今天就为大家科普一下。
为什么有些癌症发现就是晚期?
在大多数人心中,癌症往往与“绝症”是同义词,癌症的可怕源自人们对不治之症的恐惧,事实上,癌症的真相远比上述理解更复杂。
众所周知,人体由细胞组成,每一个细胞都在为机体的正常运转而勤勤恳恳地工作。癌细胞就是正常细胞中的“叛徒”。在癌症发生伊始,少数几个“叛徒”并不能被检查出来,这时候身体也不会感到任何不舒服,直到这些“叛徒”的数目发展到几亿个而形成癌组织,才勉强可以被肉眼发现,这些癌组织称为病灶。
因此,早期发现内脏器官中的癌症病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这些癌症一旦出现症状,则往往已经进入中晚期,“叛军”已成气候,治疗起来会很困难,胃癌、胰腺癌等都是如此,相对而言,接近体表部位的癌症,如乳腺癌、皮肤癌等,由于其容易被发现,治疗效果就要好一些。
50岁的李咏在与癌症抗争17个月后走了,我们在惋惜他英年早逝之余,不禁担忧:这种夺走李咏生命的疾病,是否已经在自己的体内潜伏?早一点发现,是不是更容易治愈?
癌症早期筛查
美国疾控中心将癌症筛查定义为“在尚无症状时,检查身体是否有癌症存在”。
“无症状”不代表“无癌症”,因为癌症不像食物中毒,三五个小时就能闹得天翻地覆。除了一小部分急性肿瘤会迅猛生长引人注目,大多数肿瘤都善于不动声色地闷着坏,直径仅仅一两厘米的肿瘤,在体内或许已经潜伏了好几年。
在肿瘤韬光养晦期间,如果没有长在神经或者血管附近,它也并不怎么挑事儿。而等到患者有不适感,要去看医生拍片子的时候,肿瘤常常都已经大到影响正常生理机能,才会引发症状了。
癌症筛查,就是在“肿瘤萌芽了”和“肿瘤搞事儿了”这段窗口期之间的检查。结果发现没肿瘤当然最好;如果发现肿瘤,也可以欺负它身量尚小,采取一些医疗手段争取把它消灭干净——早期和晚期癌症的治疗难易度以及相应的存活率大不一样癌症筛查,就是防微杜渐,希望将肿瘤截杀在早期,提高患者存活率。
现在主要采用的癌症筛查手段
有常规体格检查(比如用触摸的方法去寻找乳腺癌和睾丸癌的肿块)
实验室取样化验(检查血液、粪便或者其他体液,寻找肿瘤标志物)
实验室取样化验(检查血液、粪便或者其他体液,寻找肿瘤标志物)
对组织做仪器成像(各种CT、X光、MRI)等等
癌症早筛建议
以下几种癌症,在早期发现时进行治疗,都有较好的预后:
乳腺癌:某些年龄段推荐筛查
乳房造影术用低剂量的X光照射处于挤压状态的乳房,检测肿块。对于50—74岁的女性,建议每2年做一次筛查。有家族病史的,或者测序发现自己携带易感基因的人,或许还要加上MRI,在更年轻的时候(30岁以后)就开始保持警惕。
年轻一些的,40—49岁的女性,情况就很复杂,要医生和患者酌情而定。因为对于年轻女性来说,假阳性(也就是没有肿瘤误报成有肿瘤)的情况要比年长女性多,大概有十分之一的异常结果最终都是虚惊一场。如果误报,不但会造成心理负担,还可能会导致过度治疗,反而得不偿失。
宫颈癌:某些年龄段非常推荐筛查
对于宫颈癌,推荐21—65岁的女性保持三年一次的宫颈刮片,还可以做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检测,HPV跟宫颈癌有很强的正相关性。现在已经HPV疫苗可以接种,适龄女性可以考虑接种。
而对于21岁以下或者65岁以上的女性,以及那些接受过子宫切除术的女性,不推荐做这个筛查了。
结直肠癌:某些年龄段非常推荐筛查
结直肠癌的结肠镜检测则不分性别,它采用前端有镜头的软管探入肠道,让医生能直观地观察肠道内部,如果发现息肉和异常组织,可以直接就切除掉。这几十年来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了40%多,很多人都觉得跟早期筛查有一定关系(也可能和治疗手段进步、人们生活方式改变有关)。
目前50—75岁的人不论性别,非常推荐每十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测。而超过75岁的人,因为考虑到做肠镜也有一定手术风险,不推荐。
肠镜不是唯一的结直肠癌筛查手段,还有粪便潜血检测、钡餐造影、粪便DNA检测等多种检测手段,多是三五年做一次,可以由医生和患者酌情采用,相辅相成地起效。
肺癌:某些人群推荐筛查
肺癌的一大诱因是吸烟,如果发现和治疗得早,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推荐55—80岁有重度吸烟史(每天1包烟、烟龄20年,或每天两包烟、烟龄10年)、现在还在吸烟/戒烟不超过15年的人群,每年做一次螺旋CT检查
与癌症治疗一样,普遍意义上的癌症早期检测仍是医学难题,甚至癌症发病原因也未完全被人类了解,因此癌症筛查的有效性、适用度还有待发展,筛查并非多多益善。
对于癌症,好在还有一些信息是明确的,比如远离烟草、酒精、槟榔等明确致癌物,一旦发现癌症病情,积极配合治疗。现代医学诞生数百年来,曾夺取无数人性命的疾病慢慢被攻克,今日的绝症或许也会很快被攻克,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我们也不会停止保护健康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