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癌症盯上的乳房,人们为它做过什么“努力”?
来源:吉林省肿瘤医院 时间:2019-05-14 浏览: 次
女性活得实在太艰难了!在生活中,她们需要承担着母亲、妻子、女儿的角色,殚精竭虑地为每个家庭成员服务;在工作中,她们必须面临着强大的精神压力,废寝忘食地为每个季度的KPI拼尽全力;在种种重担之后,她们还会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疾病甚至死亡的威胁。
乳腺癌便是其中之一。它常常被冠以“头号红颜杀手”、“女性第一癌症杀手”、“城市女性第一杀手”、“女性疾病第一杀手”等身份。在我国乳腺癌发病速度非常快,增长速度按每年3%-4%的速度递增,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倍。
如此,面对随时存在的死亡威胁,女性该如何自处?
有人说,上帝给我们安排的每一次挣扎都是有目的的,连跟死神亲密接触的机会都没有过,那才叫白活了。然而,死神总是残忍的,他能使得不少女性失去了美丽与自信;失去了对爱的追求;失去了可以倚靠的家庭;失去了生的希望,最终,走入地狱。
但不得不说,也有不少乳腺癌患者,仿佛是盛开在荆棘里的花朵一般,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她们不屈不饶、不甘妥协,渴望遇到贞德,更渴望能够手握最先进的武器,与命运抗争,淬炼成真正的勇士。
兵临城下:生死一线的无奈之选
梅艳芳、姚贝娜、陈晓旭、李媛媛……诸多知名女艺人在经历癌症折磨后相继离世,这些鲜活的事例一遍又一遍地提醒活着的每个人,癌症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我国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列全球首位,全球每新增100个癌症患者中,中国人便占21个。其中,发病率最高的前3位分别是肺癌、乳腺癌和胃癌。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24.2%,死亡率为15.0%。
其实,乳腺癌的可怕之处还不单单体现在数据上,除了死亡的最终威胁外,乳腺癌给女性带来的可谓是全方面的综合伤痛。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徐兵河教授表示,在选择治疗方式前一般要考虑肿瘤的情况,包括肿瘤的分期、病理特征、生物学特征等。而乳腺癌根据分子分型,可以分成雌激素受体(ER)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根据患者乳腺癌发病的时期不同,治疗手段一般还会存在差异。
目前,最难治疗的是三阴性乳腺癌。对三期乳腺癌患者而言,需要先做全身的治疗,即先做化疗,让肿瘤缩小以后再进行手术效果会更好,且同时考虑进行放射治疗。
说起来容易,实际上,三期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总是面临着各种痛苦和困境。
就拿手术来说,1992年,作家西西曾把自己的乳腺癌诊疗经历写成了《哀悼乳房》一书。在书中,她谈到,“发觉的时候,多半已形成肿瘤,我们女性珍之重之的乳房,就不得不割爱,而且从此走不出死亡的阴影。”
这句话的背后,印证了无数女性在应对乳腺癌时的无奈,这对于年仅38岁的小楚也不例外。2014年10月,小楚被确诊为癌症:三阴乳腺癌,晚期。这一乳腺癌属于最少见的类型,一般只能靠化疗药物,效果不理想。
在知晓这一事实的第一时间,小楚坚决选择放弃治疗。
“有一个同城的姐妹也患有乳腺癌,她不想拖累家人,就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也不想治疗。”在癌症到来的那一刻,小楚感觉自己四周弥漫着死亡阴影,乳腺癌更是如同魔鬼一般与她纠缠不清,更让她陷入无限的恐惧漩涡中。在她看来,癌症面前,一切都渺小至极,而与其人财两空,不如将钱和希望留给下一代,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之所以会如此恐惧是因为提到“癌症”二字,她便觉得这意味着切除乳房,她恐惧术后自己身体的残缺,更恐惧疾病反复带来的折磨。
但在医生和家人看来,在“活下来”面前,这一切皆是小事。
“主治医生告诉我,癌症不是死亡宣判;家人告诉我,只要活下去就有希望,应该无条件的接受治疗。”最终,在医生和家人的劝诫下,小楚开始了漫长的治疗过程,而在经过7次化疗后,小楚做了左乳根治性手术治疗,失去了乳房。
不经历生死考验的人,永远无法了解患者内心的煎熬。术后,缺失的乳房除了给小楚身体上带来伤痛,更时刻提醒她自己是一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每年例行两次的体检总是让她感到忐忑不安、紧张不已。
小楚害怕复发、转移。但凡身体稍有不适,哪怕一次长时间的咳嗽,她都害怕出现肺转移。在小楚看来,三阴乳腺癌患者只要出现转移复发就意味着无药可医,非死不可。
对此,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称,在乳房切除术后,许多患者都有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有的人甚至会由此丧失对生活的信心。
为此,多年以来,全球众多的女性患者,有的可以在“一刀切”手术中徒留一命,用乳房与死神进行交换,有的却只能将期望寄托给临床,期待市场能够出现更多可供她们选择的抗癌新药。
主流治疗:抗癌之路武器不断
市面上真的有可供患者选择的抗癌新药吗?患者真的可以用最小的代价终结痛苦呢?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乳腺癌常年盘踞中国女性罹患恶性肿瘤之首,但随着防治手段的进步与革新,我国女性在抗击乳腺癌这一病魔上的“武器”也不断更新换代,抗肿瘤药市场规模更是不断扩大。
据中康CMH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医药终端市场抗肿瘤用药达950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率为13.53%。预计2016年中国抗肿瘤终端市场将达到1050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10.52%。其中,用于乳腺癌前五位的药物是紫杉醇、多西他赛、卡培他滨、曲妥珠单抗和亮丙瑞林,占据了乳腺癌用药市场的56.37%。
紫杉醇是使用最广的化疗药之一,2009年进入中国,到目前为止,被批准用于治疗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而在2017年,我国某创新药企已经获得该药品在国内的独家授权。
当然,除了主流的化疗药物外,市场上,根据不同类型的乳腺癌治疗药物也在不断更新迭代。
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是发展最缓慢的一种亚型,也最常见的一类,占乳腺癌患者的60%~70%,对于它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
而市场上内分泌药物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他莫昔芬和托瑞米芬),雌性激素受体下调剂(氟维司群),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和阿那曲唑),脑垂体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戈舍瑞林和亮丙瑞林)。如今,也已有大量临床证据显示,在传统手术、放疗、化疗之外,再加上内分泌治疗,能显著提高HR+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甚至是治愈率。
HER2阳性乳腺癌占20%,这类癌症比上一种生长更快,也更容易转移。不过,幸运的是,在过去10年有好几个新型靶向药专门用于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如2002年上市的HER2靶向药曲妥珠单抗(赫赛汀),2012年上市的第二代HER2靶向药帕妥珠单抗等。对于这类病人的治疗通常是手术+化疗+HER2靶向药治疗。
HER2,中文名叫“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阳性乳腺癌,顾名思义,特点就是癌细胞表面过量表达一种叫HER2的蛋白,经常比普通细胞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这个类型的患者占了乳腺癌整体的大概20%。
近日更是有消息传来,乳腺癌新药帕捷特(英文名Perjeta,通用名帕妥珠单抗)在国内获批上市了。帕捷特是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型靶向药,这次中国批准的适应症,是用于“有高复发风险的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也就是手术后,使用这个新药(配合赫赛汀和化疗)来降低复发风险。
这一结果,宣布乳腺癌双靶治疗时代正式开启,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多治愈的希望。小敏便是获益者之一。
2016年3月,小敏不幸被诊断为HER2阳性乳腺癌,且肿块3.5公分,比较大,不适宜手术。面对这一结果,医生委婉地告诉她,情况不是很好。随后的治疗期间情况更是不妙,化疗第14天,小敏全身骨头像蚂蚁撕咬一般难受、疼痛。眼看着头发大把大把脱落,小敏忍不住嚎啕大哭。还有两个多月,女儿就要进入高考了,小敏希望可以有机会陪着女儿进入考场,更希望能有机会看到女儿结婚生子。
人生无常,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境况将人打入谷底,但只要不放弃,触底往往也会有反弹的可能。小敏觉得自己很不幸,但又值得庆幸。在人生走到绝境之时,主治医生告诉她,虽然无法进行手术,但她有幸入选了最新的治疗方案: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联合化疗。
“乳腺癌让我更加的坚强,也更加的懂得感恩。”患病的经历让小敏明白,既然活着,就该比健康的女性更加坚强、更加努力、更加懂得珍惜。对此,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胡夕春教授也深有感触,他直言:应对乳腺癌,只要有信心,就会有生的希望。面对每个前来就诊的患者,他都想办法鼓励她们的信心。胡夕春教授坚信,只要有信心,就有治愈的可能。
“如今,乳腺癌患者具有诸多创新药可供选择,HER2阳性有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治疗手段,可以让90%患者获得治愈,你有90%的机会你不去拼搏吗?只要患者愿意拼搏,我们一定会为他们助力。” 胡夕春教授说道。
现实差距:患者要学会听医生的话
乳腺癌像毒蛇一般一步一步侵蚀着女性的身体健康。而为了应对这一难题,所有人都用尽了全力。但无数专家表示,目前所做的一切,还远远不够。
邵志敏教授表示,自1985年毕业后,他一直在肿瘤外科从事一线临床工作,在乳腺癌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治疗方式应运而生,患者的生存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年治疗乳腺癌患者数已高达6000例以上,五年生存率达到93%,这意味着,一百个人当中,在复旦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五年,只有17个出现问题或过世。
这一数据已经可以媲美全球水平。然而,对于这一结果,邵志敏教授直言:仍不满意。
“乳腺癌这样的疾病,治疗的效果与发现时期密切相关。到目前为止,虽然我们对乳腺癌的病因并不清楚,但我们知道,发现得越早,治疗的效果一定会越好,保乳的成功率也会越高。所以,早期乳腺癌诊断非常重要。”
邵志敏教授说,如果发现乳头内陷、乳头有液体流出、凹陷,摸到肿块了,皮肤的红肿等这些异常的时候,应该赶紧到医院检查。一些女性,如有乳腺癌家族史、年龄在45岁以上、或者既往被怀疑乳腺癌、有活检病史的人群,应该每年到医院做至少做一个简单的体检或者B超检查。
实际上,在早期诊断这一方面,我国做得远不如国外好。在理念上,大洋彼岸的欧美发达国家早已规定,35岁以上女性,每半年都要做一个B超,将乳腺癌筛查出来。而得益于早期发现,在治疗乳腺癌的手段上,他们外科手术已经不再是“一刀切”模式了。
据悉,早在2011年,美国外科协会主席、西达赛奈医疗中心肿瘤外科执行副主席及乳腺癌中心主任Armando Giuliano博士就提出了“少即是多”的治疗理念。Armando Giuliano博士指出,对于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来说,确认癌症有没有转移,只需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无需痛苦地经历全面清扫淋巴结了。
“在早期诊断后,可以用乳房肿瘤术代替全乳切除术,还可以运用微创淋巴结治疗,以‘最小侵袭性的手术获得最佳的预后’的理念,让患者受到的痛苦再少些。而乳房肿瘤术的患者与全乳切除术的患者相比,20年、30年的长期生存率并没有任何差别,甚至,部分早期乳房肿瘤术的患者生存率更高。” Armando Giuliano 博士称。
2011年,《纽约时报》刊登文章《撼动乳腺癌治疗理念的淋巴结研究》,展示Armando Giuliano博士的研究成果。
相比之下,我国这一步走得实在有些蹒跚,在我国,全国女性乳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27.89万例,新发10个患者种就有1个被确诊为晚期。令人惋惜的是,哪怕被确诊为乳腺癌,在随后治疗的各个阶段中,不少女性还会因为依从性不足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而这样的现实,实际上是可以改变的。
以内分泌治疗为例,在中国90%以上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都会给予内分泌治疗,但是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比较差,标准的内分泌治疗需要进行五到十年,但很多患者并没有吃够五年,无法做到长期用药,总会自行停药。
“很多乳腺癌患者用药后往往会出现肌肉与关节疼痛、失眠、出汗、情绪改变、子宫内膜增厚、心血管疾病等副作用,而患者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就会自行停药。如此总会耽误治疗。”徐兵河教授强调,乳腺癌治疗是长期治疗,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是完成治疗的关键。
乳腺癌患者要学会听医生的话,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最大治疗效果。
当然,除了听话,也得保持好心态。如果当下的你已经不幸患有乳腺癌无法做到提前预防,也不用过于恐惧,要知道,你现在看到面前的阴影,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
人生虽然有很多的坎坷,但我们生在一个好时代,有技术,更有精湛的医护人员;有推陈出新的药品,更有关爱我们家人和社会。只要永不言弃,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终究能战胜病魔。
来源:中国肿瘤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