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来临 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来源:吉林省肿瘤医院 时间:2019-07-10 浏览: 次
夏天由于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心脏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会加重缺血缺氧反应。再加上气压偏低、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血液循环受阻,容易诱发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可以说,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又一个高峰期。
为什么意外扎堆在高温天?
每年夏天(尤其是七八月份),都是脑血管疾病发作和死亡率的一个小高峰。高温天气出现的中风,又称为“热中风”,大多属于缺血性脑卒中,跟下面几个原因有关。
(1)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大脑、心脏等器官的血流量锐减,易引起缺血。
(2)人体大量出汗,血液相对浓缩,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易出现凝血,造成血管栓塞,诱发意外。
(3)气温升高,血流速度、心跳会加快,心肌耗氧量也会随之增加,加重了心脏负担。
胸部不适,警惕心梗
识别心梗,胸部不适的症状相对更明显。如果出现突发的胸闷、胸痛且不能缓解,或症状虽不持久,但发作频繁,要高度警惕心肌梗死。值得提醒的是,中暑也会出现胸闷,但症状往往较轻,而急性心梗是突然发作胸痛,痛感剧烈。如胸闷、胸痛伴有大汗、恶心、呕吐甚至濒死感,或合并咽部不适、紧缩感等,更是发生心梗的预警,最好就地休息,及时拨打120。
在等待急救车到来时,家属要解开患者衣领,切忌摇晃,保持口腔清洁,有假牙者应取出。
6件事给心脑血管“降温 ”
高温天对心脑血管不太友好,不妨用以下方法,给它们“降温消暑”。
不要猛用力
颈动脉狭窄、斑块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一旦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受刺激”脱落,会给心脑血管带来重创,引发心梗、脑梗。尤其在夏季,人体很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和血液粘稠度高的情况。建议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生活中不要有“猛回头”的动作,以免意外发生;避免需要突然发力的动作,比如打羽毛球、篮球、突然起床等,血压不稳的人更要小心。
温差别太大
不少人会长时间身处温度过低的空调房,乍一出门到高温的环境中,很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脑梗。建议当天气闷热、空气湿度大时,室内最好开启空调,但温度不要太低;隔几个小时要开窗通风。
晨练别太早
夏季天亮得早,不少中老年人都有早起晨练的习惯。但在夏天,这有可能带来致命风险。相关研究证实,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死发生在上午4~10点。建议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应尽量避开早间时段锻炼;炎热天气下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少去人多的地方。
保证饮水量
夏季出汗较多,且体内的水分被大量蒸发,如果这时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血液变得黏稠,极易突发中风。对于患心脑血管病的人来说,每天适量饮水十分必要。建议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2000~2500毫升,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半夜醒来也可适量补点水。既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又能预防血栓形成。
饮食要清淡
夏季饮食宜清淡,吃得太油和太咸会使血脂和血压升高。建议日常饮食多以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为主,还要保证蛋白质摄入;少吃大排档、冷饮,以免发生腹泻。
房颤赶紧治
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要大于普通人,尤其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水分流失快,易发血栓类疾病。建议房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评判中风危险因素,需要的话一定要每天坚持服用药物。
或许你还没有意识到,随着高温天的来临,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意外也开始出现爆发期。气温达到35℃以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就会明显上升。其中,气温超过32℃,脑卒中(又称中风)的发生率就会较平时高出66%,而中风是猝死的重要元凶。今天小编教你给心脑血管降降温,平安度过夏天。
来源:健康吉林12320